您的位置: 首页 廉政教育廉洁文化

“典”亮学习路 | 善除害者察其本 善理疾者绝其源

发布时间:2025-07-26   来源:

编者按

 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引用中国古代关于以史为鉴的典故,鲜明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、观点和方法,给人以思想启迪、精神激荡。《“典”亮学习路》栏目特撷取部分用典,与您一起学习。

原文

这正如人治病一样,病治了以后,进入恢复期,如果条件具备,潜伏于身体内的病原体就可能再度繁殖,进而使病症再度发作或反复发作。改革开放以来,我们党一直抓作风问题,规定文件有几大筐,查处的党员、干部也不少,可为什么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呢?我看就是病原体没有根除。“善除害者察其本,善理疾者绝其源。”所以,解决作风问题,要像人防止疾病复发一样来抓。

——《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》(《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》)

【原典】

善除害者察其本,善理疾者绝其源。

——唐代·白居易《策林·兴五福销六极》

【释义】

“善除害者察其本,善理疾者绝其源”出自唐代白居易《策林·兴五福销六极》。当时白居易为准备制科考试,“闭户累月,揣摩当代之事”,挥笔写就七十五篇文章,分别对与中唐时务密切相关的施政化民之略、求贤选能之方、整肃吏治之法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讨。其中《兴五福销六极》一文,就是其中一篇。

五福六极这一概念出自《尚书·洪范》,指寿、富、康宁、修行美德、老来善终等五种幸事和早夭、疾病、忧愁、贫苦、向恶、懦弱等六种不幸。当唐王朝经历安史之乱后深陷藩镇割据的困局,面对如何才能消除六极、达到五福、使万民健康安宁,白居易以医喻政,指出:善于消除灾害的人,先查找灾害的根由;善于治疗疾病的人,先断绝疾病的源头。治国如治病,唯有溯其源、断其根,方为善治。

“善除害者察其本,善理疾者绝其源。”解决作风问题,要像人防止疾病复发一样来抓。我们党作为秉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马克思主义政党,团结带领人民取得革命、建设、改革的伟大成就,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党始终注重作风建设,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并坚持了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。

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、完成党的使命任务的战略高度,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,坚持自上而下、以上率下,解决了新形势下作风建设抓什么、怎么抓的根本问题,以徙木立信之举实现时代风气之变,以“十年磨一剑”的韧劲持续推进正风肃纪,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、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有力作风保障。

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:“在改进作风问题上,我们不能退,也退不得,必须保持常抓的韧劲、长抓的耐心,在坚持中见常态,向制度建设要长效。”这一重要论述彰显了我们党不断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的坚定决心,同时也指出了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的方法论。

风气养成重在日常教化,作风建设贵在常抓不懈。廉洁自律准则、党内监督条例、巡视工作条例、问责条例、纪律处分条例……党中央制定修订一批标志性、关键性、基础性的法规制度,党内法规制定力度之大、出台数量之多、制度权威之高、治理效能之好前所未有。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,用理想信念强基固本,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,用优秀传统文化正心明德。广大党员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、固本培元,筑牢信仰之基、补足精神之钙、把稳思想之舵,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,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。

作风建设要“永远在路上”,才能“察其本”“绝其源”,必须在常和长、严和实、深和细上下功夫,将党中央关于作风建设的要求付诸实践。新征程上,我们要不断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,在常抓不懈与制度建设上狠下功夫,坚决遏制作风问题反弹回潮,不断提高党性修养,在反复锤炼中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。